首页 > 舞弊新闻 >

反舞弊行为之应付账款尽调

2020-12-17

C3A27EA8-DC92-480d-84C3-37DA151B5D69.png


01 主要关注的是应付账款的完整性应付账款作为一项负债,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其完整性


完整性并不是容易解决的。因为这意味着,被审计企业自己没有记在账上的才是我们审计师最关注的。但是,尽调的时候如何发现那些没有记在账上的呢?


一种做法是发确认书。当然,确认书并不能真正解决完整性的问题。但至少,如果企业确实有这么一个供应商,只不过企业将应付账款记少了,通过发确认书还是可以把这样少记的问题纠正的。


由此就引出一个怎么发确认书的问题,是挑那些余额大的应付账款发确认书吗?尽调时要是这么做,可就南辕北辙了。财务尽调时好多工作也是如此。例如,由于在应付账款领域,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其完整性,也就是少记的应付账款,因此,我们首先要判断,哪些地方是最可能出现应付账款少记的。运用一点儿常识,我们就会意识到,那些账上余额已经很大的应付账款,好像没有太多少记的空间,而那些账上余额很小甚至为零的应付账款,倒可能是少记应付账款之后的结果。所以,选择发确认书的应付账款,应该是挑这一年主要的供应商。另外,如果某个供应商去年和本年的年末余额波动很大,我们也担心有特殊事件,也会发确认书来验证一下。


主要供应商名单应该是在了解客户的业务后从采购部得来的,你可别去问会计要这么一份名单。十次有八次,会计可能会翻翻自己的明细账,将那些期末余额大的都挑出来,这是没用的。一个主要供应商,其期末余额越小,越可能是可疑的。而会计的那种挑法,是不会将这种可疑的应付账款挑出来的。


再一种做法就是做分析性复核。比如,和去年的余额做比较。这种比较更多的是证明没有问题,很难真的凭此发现问题。


02 应付账款科目时主要做的尽调程序


在做应付账款尽调时,首先要考虑的是:


应付账款的性质,即所核算的内容是什么。一般来说,应付账款的性质是很明确的,就是由采购原辅材料形成的要付给供应商的钱。如果遇到特殊行业,就要特别讨论一下了。


企业的主要原辅材料有哪些(这一般在存货那部分就可以了解到)?供应商是哪些?付款安排是怎样的?信用期多长?有没有重要原辅材料的供应商只有一个的?如果是这样,这个供应商在讨价还价过程中的地位就会比较高,可能会要求企业预付货款而不是先发货后付款。一旦这个供应商停止供货,企业就会有麻烦。


对于应付账款来说,内控测试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应付账款所涉及的业务流程也是制造业企业里重要的流程之一。


采购和付款这一业务流程最值得注意的是这么几点:


企业的供应商是否是经过招投标产生的,招投标是否做得比较规范和严格?其实这与企业财务报表的正确与否没有直接关系。不管供应商是质优价廉的金牌供应商,还是街道工厂,只要企业买了它的货,就要照合同约定的价格付款,所以,应付账款的正确性与供应商的质量高低是无关的。我讲这个道理,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财务尽调在做内控测试的时候,分不清楚哪些是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哪些与财务报告无关,以至于做了很多无用功。区分这个其实不难,你只要将这个内控延伸下去,看一看如果没有它,或者它的控制无效,是否会导致财务报表错误。如果不会,它就是与财务报告无关的。


既然这样,为什么我还说要看这个供应商是如何产生的呢?因为这里是最容易出管理建议的地方,这里的管理建议也是企业的管理层和股东最愿意听的。一般企业里,最容易出现舞弊问题的地方就在采购这里了,因为这里是大把地往外掏钱的地方。尽调时不需要太仔细地去看企业的招投标程序等,只要问一问这方面的情况就可以了。如果企业没有招投标过程,或企业人员自己都能说出不足之处,就可以提管理建议了;如果有招投标过程而且听起来没什么问题,财务尽调时也不必再追查下去,毕竟这是一个与财务报告无关的内控,尽调时可以点到为止。


企业的对外付款多长时间付一次?是如何决定付谁不付谁的?比如,如果企业每半个月对供应商付一次款,每次是按什么原则决定付给张三而不付给李四的呢?严格论起来,这又好像与财务报表的正确性无关。不过,这同样是一个检查管理层资金管理水平的很简单的手段。而且,了解了这一点,对于判断应付账款的余额是否合理是有很大帮助的。


企业有没有定期与供应商核对应付账款的余额?这是与财务报表有关的,也是好的企业管理所要求的。


说完了内控测试,下面说一下应付账款的实质性测试有哪些。


取得应付账款的明细,看一遍明细,看看有没有特殊的东西,如余额是负数(借方数)、余额是太整的数(像10000000这样的)、奇怪的供应商名称,等等。这和应收账款部分要做的工作是差不多的。


发确认书。这几乎是做应付账款必做的工作。对应付账款的余额进行分析性复核。可以将应付账款按不同的采购来分类分析,比如,国内采购和进口采购分开。主要的分析方法是和去年比较,以及了解被审计企业的付款周期和付款特征,然后将采购金额与应付账款余额做对比。通常也会考虑看一下应付账款的账龄。有些账龄很老的,就应该问一下被审计企业,为什么这笔钱还不付出去。


注意收集披露所要求的有关信息,例如与关联方的应付账款。


采购的截止性测试,以确保应付账款的截止性也没有问题。其实,由于应付账款是采购和付款两种业务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保证应付账款的截止性没问题,既要看采购的截止性测试,也应该看付款的截止性测试。那么,付款的截止性测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审阅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而采购的截止性测试,往往是在存货的存货入库截止性测试就做了。


03 由存货暂估入库形成的应付账款 


所谓“存货暂估入库”,就是说,采购的货物已经到了,但是发票没有到,所以并不精确地知道货物的价值是多少。但按照权责发生制,货物既然已经到了,总要先记账啊,所以只好按照采购订单或其他什么参考资料的价格将存货和应付账款记账,在以后收到发票后再做调整。


其实,是否要暂估入库思考的核心是货物的所有权及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到买方,如果已经转移,就应该记账了。“存货暂估入库”形成了这样几个问题要解决:·是否要暂估进项增值税?


如何保证发票到的时候,能够将发票和原来的入库对应上?如果发票长期未到怎么办?我们下面一一讨论这几个问题。


(1)是否要暂估进项增值税?


是否需要暂估与增值税相关部分的应付账款,进而记一个进项增值税?应该不用暂估。这是因为企业只有在取得增值税进项发票时,才算取得了这种抵扣销项增值税的权利。在此之前,权利并未取得。退一步说,万一供应商无法开出增值税发票,企业对供应商的负债当然也就没有这部分增值税。


(2)如何保证发票到的时候,能够将发票和原来的入库对应上?


会计每收到一张入库单,就将其存放好。每收到一张发票,就将其与已存放的入库单做核对,如果核对上了,将这两者放在一起,做一个存货入库凭证。到了月底,会计将所有没有与发票核对上的入库单做一个汇总,列一个清单,做一个存货暂估入库的凭证,但并不把这些入库单都订到凭证本里,而是仍然留在手边。第二个月月初,会计马上做一个相反的会计分录,将上月月末的存货暂估入库冲回。然后,在第二个月里,和第一个月一样将收到的发票与手边的入库单核对。这样的做法,可以始终很清楚地知道,哪几笔存货还未收到发票。而且,由于有这种“月底暂估,月初冲回”的动作,自然而然地就将暂估与实际发票金额之差消除了。


当然,有ERP系统的企业可以借助ERP系统实现这个管理功能,不过,依然有类似的好设计和不好的设计。


(3)如果发票长期未到怎么办?


如果是这样,要催一下供应商,同时也要考虑,是不是自己这边曾经收到过发票,但忘了把发票与暂估入库去做核对,又入了一遍账。多检查一下为妙。


那么,对于存货暂估入库,财务尽调时要关注什么呢?


尽调时要关注企业会计记账的方法。一个好的方法可以大大降低犯错的可能性。


尽调时还要关注这部分暂估引起的应付账款余额是否合理,是否大致为1~2个月的采购金额,因为一般发票不会比存货晚到太长时间(不过有时供应商为了避免先交销项增值税,也会憋着不开发票,直到企业先付了款),还要想到不是所有供应商的发票都会晚到。另外,还要看账龄,就是有哪些入库单是较长时间发票未到的,因为这些可能不是发票未到,而是入账入重了。


源:咸蛋说

如有侵权,联系后台删除,谢谢!